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紀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一、民族危機:列強以華治華,加緊資本輸出,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隨著帝國主義各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腐朽的清朝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征暴斂,促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
二、政治統治: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反動賣國的本質日益暴露,促進了人民覺醒。
三、經濟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
革命人物
孫中山
孫中山,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蔣翊武
蔣翊武是中國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被孫中山譽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
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舉行活動目的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