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菌屬于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為人、牛、鳥、鼠等型。對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結核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藥菌發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體中單獨使用一種抗結核藥而較快產生對該藥的耐藥性,即獲得耐藥菌。耐藥菌可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影響療效。
肺結核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染。引發肺結核的結核分枝桿菌主要以空氣為傳染媒介,當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含有結核菌的痰液變成飛沫散布到空氣中,正常人吸入后,結核菌便有機會在肺部繁殖,使肺部受到感染。常常和具有傳染性的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最容易受到傳染。 結核分枝桿菌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陰暗潮濕處可生存五個月以上。
有較密切的結核病接觸史,起病可急可緩,多為低熱(午后為著)、盜汗、乏力、納差、消瘦、女性月經失調等;呼吸道癥狀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
體征:肺部體征依病情輕重、病變范圍不同而有差異,早期、小范圍的結核不易查到陽性體征,病變范圍較廣者叩診呈濁音,語顫增強,肺泡呼吸音低和濕啰音。晚期結核形成纖維化,局部收縮使胸膜塌陷和縱隔移位。在結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積液時,胸壁飽滿,叩診濁實,語顫和呼吸音減低或消失。
預防結核病的發生,應做到以下幾點:加強衛生教育,使人懂得結核病的危害和傳染方式。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衛生習慣。對結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燒或藥物消毒。要定時對青少年進行體格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除此之外,還要按時給嬰幼兒接種卡介苗,以使肌體產生免疫力,減少結核病的發生。
發現有低熱、盜汗、干咳嗽、痰中帶血、乏力、飲食減少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結核病以后,要立即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增加營養,以增強體質。只要發現及時,治療徹底,結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